from: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date:2013-06-25
编者按: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核心问题是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的关系,主要手段是推进节能减排。6月15~21日为全国节能宣传周,为提高全社会节能低碳发展意识,国务院决定自2013年起,将每年全国节能宣传周的第三天设为 “全国低碳日”,6月17日是首个“全国低碳日”,活动主题是“践行节能低碳,建设美丽家园”,旨在普及气候变化知识,宣传低碳发展理念和政策,鼓励公众参与,推动落实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任务。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这意味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更加重要,生态保护的任务更加艰巨。而对电力发展来说,充分调动各方力量积极参与节能减排,确立绿色电力理念,这对建设美丽中国显得极为迫切。
电企发力建设美丽中国
作为“美丽中国”概念的重要内容,业内人士普遍预计,在政策层面“恩威并施”的推动下,今年,我国火电厂烟气脱硝将进入集中爆发期。预计全国新增火电厂脱硝装机规模可达1.5亿千瓦,由此可创造的烟气脱硝市场规模可达3000亿元。
其实,节能减排,低碳环保,火电行业一直在努力!去年,内蒙古自治区颁布实施了《内蒙古自治区实施<节约能源法>办法》,制定出台了《“十二五”节能减排规划》等一系列法律和政策性文件。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制定了“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低碳试点城市项目建设等工作。作为碳排放大户的发电企业在碳减排方面积极行动,在节能减排的同时积极开发新能源,国家下达内蒙古 “十二五”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目标是下降16%,而内蒙古2011和2012年两年已累计下降8.87%,完成“十二五”进度目标的53.25%。尽管内蒙古节能减排形势还相关严峻,但正在向好的方面发展。
按照山西省“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山西省优先支持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核电以及余热余压、煤层气、垃圾填埋气、煤矸石和生活垃圾等发电上网,并按照能效水平和污染物排放绩效排序,优先安排节能、环保、高效火电机组发电上网。政策的倾斜,使发电行业减排工作卓有成效。
统计数字显示,山东低碳产业比重偏低,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较小。与之相伴,二氧化硫等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均居全国第一位,环境空气中的细颗粒物超标1.4倍,是发达国家和地区平均浓度的6倍多。正因为如此,山东省新能源发电规划可谓野心勃勃:到2015年,新能源发电装机比重提高到14%。
在当前形势下,发电行业的减排行动越来越主动积极。
政策层面加强排放控制
6月1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解振华在2013年全国低碳日开幕式上强调,国务院设立全国低碳日体现了国家对宣传低碳发展理念的重视和支持,也表明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发展中大国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决心。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秘书长王志轩表示,中国电力工业必须不断探索安全、高效、清洁、和谐的发展之路,尽管火电厂烟尘的控制水平以及二氧化硫的控制水平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但是温室气体的控制和常规污染物的控制还需要不断加强。这是我们电力工业发展的首要任务。
据了解,我国能源消耗总量于2011年 超过美国达全球第一。目前,中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到65%左右。仅2011年,我国全年煤炭消费量占全世界煤炭消耗量的40%以上,远高于欧盟和世界平均水平。
近几年我国大气污染物排放及污染水平上下徘徊,居高难下。但这一事实短期内无法改变,单从电力需求一项来看,据预测到2040年中国对电力需求将增长400%,这无疑给电力行业和我国的环境保护带来巨大的压力。
6月14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部署了大气污染防治十条措施。其中包括减少污染物排放。全面整治燃煤小锅炉,加快重点行业脱硫脱硝除尘改造。大力推行清洁生产,重点行业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强度到2017年底下降30%以上。建立环渤海包括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联防联控机制,加强人口密集地区和重点大城市PM 2.5治理。
美国环保协会副总裁杜丹德表示,绿色发展、绿色发电是全人类共同面对的问题。
污染物例如二氧化硫颗粒物、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等,这些污染物必须全世界共同控制才能解决包含PM2.5和臭氧的污染问题。对发电行业来讲,多重污染物的控制、需求侧管理、天然气使用的推广、增加可再生能源的发电量,这些手段都可以帮助减少传统污染物和温室气体的排放量。
全民努力践行低碳环保
发电企业的员工,由于工作的性质决定,他们普遍有一种低碳环保意识。在厂里,降低厂用电率、降低燃煤消耗成了考核他们的指标,在家里,科学用电、人走灯灭成了他们的生活习惯!但并不是所有的市民都像他们那样。据河北环保联合会副会长张忠民分析,目前,在低碳生活的践行过 程中有两种普遍现象存在:一是市民知道低碳环保的重要性,却没有在生活中践行的意识;另一种是市民有践行低碳环保的热情,却缺乏科学正确的环保行动指引。
“知而不行”或“行之不正”是目前推广普及“低碳生活”理念所面临的最大问题。
为普及应对气候变化知识,提高全民节能环保意识,国家发展改革委以全国节能宣传周和全国低碳日为契机,举办了一系列宣传活动,动员全民参与环境保护和监督。
做好节能降耗工作,需要公共机构的率先垂范。有业内人士坦言,仅靠“提倡”并不能完全使人们改掉这些习惯,“低碳生活”也需要制度保障。低碳体验应是政府带头、全民参与。在消费能源时,作为普通民众即便没有多高的环保意识,也会心疼自己的腰包;而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则不同,它们用水、电等准公共产品时,并不受正常的消费意识主导,一旦没有约束机制,很容易产生浪费现象。
长期以来,公共机构粗放式的管理方式,致使资源浪费十分严重。一项抽样调查显示,我国政府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每平方米耗电量是普通居民住宅的10至20倍。单就用电方面来说,政府机关向来是电能浪费的“重灾区”。据统计,我国机关人均耗电量是城镇居民的十多倍。出现这样的现象,除了机关单位本身需要较大电力维持其正常运转的客观原因外,节约意识低下,也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所以,政府部门应积极垂范,爱护公共资源、节约行政成本。
创新技术促进结构调整
有专家认为,“低碳”这一概念并不仅仅是减少碳排放的意思,“低碳”所涉及到的其实是关乎产业结构调整的问题。过去,我国经济发展一直有赖于粗放型经济,通过大量的 能源消耗来换取经济的高增长。改革开放后,为了在国际竞争中取得比较优势,我国开始大力发展对初级产品进行再加工的部门。我国企业普遍还处在产业链低端。现在国家大力发展创新型企业,通过产业转型,让更多企业进行创新,能够增强竞争力。但是,产业转型不是一夜之间就能到位的,其中的关键点在于企业自身创新的动力。电力企业可以说从未中断过对低碳、环保方面的探索。
随着能源资源需求呈刚性增长,废弃物产生量不断增加,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能源效率研究中心主任杨宏伟则向记者表示:“节能减排与经济发展并不矛盾,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也是为了服务经济发展的需要,有利于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的高质量增长,使经济平稳运行。”大力推广清洁能源发电,推广应用节能环保的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可扎实推进电力行业节能减排工作。
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理事鲍云樵在中国能源研究会节能与企业能源管理专业委员会近期举办的“开展低碳节能为整治环境作贡献”政策与技术研讨会上向记者表示,应该集中优势兵力,开发低碳技术。发挥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云集,人才济济的优势,集中力量开展低碳技术研究和新产品开发,并加快向市场转化。
电力企业创新,一方面,需要对能源进行储备,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开发新能源;另一方面,要加强对传统能源,例如煤炭的高效利用和节约控制。在新能源技术还未完全成熟之时,尽可能提高现有能源使用效率则是最有效的途径。
而在政府层面,应采取税收和价格补贴等经济手段,促进节能产品的推广应用。(杨静媛)
节能减排没有终点
环境和能源问题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在未来能源发展中,电力毋庸置疑将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节能减排对于电力行业而言,既是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客观要求,也是降低发电成本、提高竞争能力的内在动力,更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现实选择。
“十二五”以来,电力行业将节能减排推向深入,调结构、转方式,积极进行技术改进与创新,更加重视对废气的达标排放和能源的高效利用,普遍开展脱硫脱硝,对废气实现达标排放,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发电和高效火力发电,将高能耗、重污染、低效益的发电设备淘汰等,节能减排和经济效益成果显著。
节能减排正在成为绝大多数企业无需提醒的自觉行动。越来越多的发电企业正在从粗放型向精细化管理转型,实现了管理、效益的双提升,有效促进了电力行业可持续发展。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回避,时下,仍有不少火电企业调结构、转方式推进不力;仍有少数一些企业不按时间节点完成节能减排任务。
直面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开始,正视现实是继续前行的动力。中国的自然资源禀赋和所处的发展阶段决定了电力节能减排任务依然艰巨。节能减排是实现电力行业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的必然选择,在2013年全国节能宣传周里,梳理电力行业的成果以及当前和今后面临的压力,应找准新的突破口,以更大的勇气持续推进节能减排工作的深入开展,并进一步完善电力管理体制,不断优化电源结构,大力推动技术进步,积极探索体制创新,增强社会责任,真正实现电力能源的高效利用。
节能减排没有终点,社会公众也要不断创新用能观念,增强节能意识,培养绿色用电行为,政府、企业、公众要同心协力,积极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完成建设美丽电力的时代重任。
Tel:+86-25-84152563
Fax:+86-25-52146294
Email:export@hbtianrui.com
Address:Head Office: No.8 Chuangye Avenue,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Tianmen City, Hubei Province, China (Zip Code: 431700) Nanjing Office: Building 23, Baijiahu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ial Park, No.2 Qingshuiting West Road, Jiangning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Nanjing City, Jiangsu Province,China (Zip Code:21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