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电联2017年度工作报告

from: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date:2020-04-28

一、加强重大问题调研,参与政策制定,相关建议得到采纳


  2016至2017年,中电联两次组织新能源并网消纳问题调研,研究成果得到国家发改委高度认可。在此基础上,今年7月份,受国家发改委委托,开展解决“三弃”问题实施方案研究,提出了建议稿。今年11月份,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印发《解决弃水弃风弃光问题实施方案》,主要内容基本采纳中电联意见。


  针对西南水电弃水情况,开展《西南水电开发及送出问题》专题调研,结合调研,与新华社共同举办中国西部水电发展闭门研讨会,有关建议通过新华社内参上报。中电联主管的《中国电力企业管理》杂志5月份组织了“西南水电之问”专题报道,提出的政策建议在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关于促进西南地区水电消纳的通知》中得到充分体现。


  今年还完成煤电企业电煤价格承受能力、电力行业低碳目标落实情况、防范和化解煤电产能过剩风险、电力建设企业经营情况等专题调研,向国家有关部门提交了报告。


  完成住建部《定额编制规则》、国家能源局《能源研究课题后评估绩效指标设置》等研究任务,受国家能源局委托制定的《并网型微电网管理办法》已颁布实施,全年共完成九项国家有关部门委托的专题研究项目。


  多次参加国务院及有关部委召开的专题会议,就煤电去产能、清洁能源发展、煤电联动机制、煤炭清洁化利用、环保电价等问题提出建议。定期参加国家有关部委召开的经济运行形势分析会,提交年、季、月度电力运行情况60余份。


  二、编制中国电煤采购价格指数(CECI),已被纳入电煤中长期合同定价机制


  CECI定位于客观反映发电侧电煤采购价格水平及变动趋势,旨在为企业电煤采购定价提供参考基准,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经营决策和政府宏观调控。


  CECI编制,遵循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今年发布的CECI沿海电煤采购价格指数,聚焦北方港平仓的成交价、离岸价、综合价,数据来源于11家电力集团、100多家电厂,覆盖80%以上海运电煤采购份额,样本覆盖面广,数据来源真实,编制过程规范。


  CECI沿海电煤采购价格指数每周五下午发布,已发布四期,有效填补了我国需求侧电煤价格指数空白,为客观准确反映电煤采购端价格水平提供了新视角,为加强能源市场价格监测提供了新手段。国家发改委已将CECI纳入电煤中长期合同定价机制。


  三、大力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参与电力体制改革工作


  今年9月份,国家发改委发文,委托中电联开展电力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


  研究制定了《电力行业市场主体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及重点关注名单管理实施细则》,已报国家发改委,正在公开征求意见;编制了发电、电网、设计、售电公司、电能服务机构、电力大用户等六个领域的信用评价规范,已报国家能源局待批。制定了《电力市场主体信用信息采集指南》。发布《信用电力自律公约》,已有300多家电力企业签署。


  进一步完善电力交易信息共享平台,按季度出版《电力改革动态》《全国电力市场交易信息分析》;完成《关于我国电价有关情况的汇报》,报送有关部门。参与北京、广州电力交易市场管理委员会相关工作。


  四、主动引导社会舆论,积极宣传行业成就


  编制《中国煤电清洁发展报告》,全面阐述中国煤电发展现状及在现代能源体系中的作用,梳理煤电清洁发展的行动和措施,展现发展成效,对煤电清洁发展进行了展望。


  针对社会上有关煤电环保影响问题的争议,联合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清华大学、新华网,举办“中国煤电清洁发展与环境影响发布研讨会”,除中电联发布《中国煤电清洁发展报告》外,环保产业协会、清华大学、环境监督总站等单位均作了专题报告,全面反映煤电清洁发展及对环境影响的情况,为社会答疑解惑,正确引导舆论,得到国家有关部门充分肯定。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人民日报等27家主流媒体现场报道,新华网图文全程直播,引起社会高度关注。


  成功举办“精准扶贫、电力情深”为主题的中国电力主题日活动,集中宣传电力行业贯彻国家扶贫战略、履行社会责任、开展精准扶贫的贡献,中央电视台、新华网等十几家主流媒体参与报道,树立行业良好形象。


  加强对主流媒体舆论宣传引导,多次组织开展专题宣传报道,就环保电价、碳排放交易、煤电去产能、电动汽车发展等问题,阐述行业观点,发出行业声音。


  五、认真做好专业服务,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编制《电力标准化工作“十三五”规划》,建立电力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体系。全年制订(修订)发布电力国家标准、行业标准138项,下达制订(修订)计划409项;发布中电联标准15项,下达编制计划138项。


  对六项特高压输电工程、九项百万千瓦机组工程开展质量监督检查,督促整改问题4809项。编制《生物质发电工程质量监督检查大纲》,完成全国电力工程建设规模统计工作。


  开展电力可靠性国际与行业对标,为国网、南网、大唐集团提供电力可靠性个性化服务。召开电力可靠性指标发布会。


  《电力建设工程估算指标(2016版)》已经国家能源局批复发布,内容涵盖发电、变电、输电工程。《20kV及以下配电网工程定额和费用计算规定》(2016)年初已获批。


  推荐40家企业、3家园区为“全国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示范企业(园区)”,推荐25家企业为“工信部2017年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试点企业”。


  经教育部批准,发起成立电力行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校企联盟,18家电力企业、30所高等院校加入联盟。


  开展全国300兆瓦、600兆瓦火电机组能效水平对标活动,参加机组台数创历年新高。举办电力行业焊工职业技能竞赛、电力行业青年培训师教学技能竞赛,产生40名“电力行业技术能手”、20名“电力行业优秀技术选手”。开展中国电力创新奖、全国电力职工技术成果奖评选活动,向中企联推荐的两项企业文化成果获得“2016-2017年度全国企业文化优秀成果”,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推荐4项中国专利奖项目,3项获奖。


  成功举办第十一届上海国际电力设备和技术展览会,促进行业企业合作共赢。


  六、积极推动全球能源互联网建设,进一步深化国际交流


  在《中国电力报》发表《能源互联,电力为先》专题文章,举办“加快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服务‘一带一路’建设”论坛,发布《推进全球能源互联网建设倡议书》,中电联官网开设“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专栏,《中国电力企业管理》杂志第500期以“全球能源互联网”特刊形式出版,第十一届上海国际电力设备和技术展览会以“践行‘一带一路’倡议,共建全球能源互联网”为主论坛主题。全年发布20项能源互联网标准,完成7项能源互联网标准英文翻译工作。


  在国家能源局支持下,成立中电联—国际能源宪章联合研究中心,这是中电联与国际能源组织首次建立的非机构性合作机制,双方将开展联合研究,组织相关活动,进行人员交流。


  继成为中国大陆造价领域首家通过英国皇家特许测量师学会(RICS)规管公司认证后,中电联技经中心又荣获RICS “年度研究团队”优秀奖、“年度专业咨询服务团队”入围奖,并获得国际造价工程师协会(AACE)团体会员资质。


  中电联提交的《电动汽车充电漫游信息交换 第1部分:总则》获得国际电工委员会批准立项;中电联技经中心参与编制的《国际建造计量标准》(ICMS)已在第12届太平洋测量师协会(PAQS)大会上发布,成为国际标准。中俄标准合作课题研究得到国家能源局充分肯定。


  与俄罗斯联合举办东北亚电力合作论坛第二次会议。圆满完成阿斯塔纳世博会组团和参展工作。组织企业参加中丹能源转型圆桌会议、中哈能源论坛、2017中国-东盟电力合作与发展论坛暨展览、中东欧(16+1)能源博览会、2017年海峡科技专家论坛等一系列交流活动。


  2022年亚太电协大会申办工作有序推进,申办报告已送国家有关部门待批。


  七、完善年度发展报告系列,不断丰富信息服务内容


  编撰《中国电力行业年度发展报告2017》及标准化、可靠性、行业人才、国际合作、工程造价咨询、行业信息化等六个专业性年度发展报告,其中标准化、行业人才、国际合作年度发展报告为首次发布,初步形成具有中电联特色的年度发展报告系列,为会员单位提供专业性的行业总体情况和发展趋势分析。


  编制《中国电力减排研究》《中国电力技术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17)》《发电企业与世界同类能源企业对标报告》《中国对外投资合作政策法规汇编(2017)》等专业性报告。编印《2016年电力工业统计资料汇编》,逐月发布《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月报》,按季度编制供需形势分析预测报告。组织开展《中国工业史-电力卷》《中国电力工业史》编纂工作。


  全年向会员单位提供各类信息产品及资料近30种。


  八、做好脱钩改革工作,切实加强本部管理


  认真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化党的组织建设,成立机关纪委,加强内部审计,开展反腐倡廉教育。


  积极与国资委、国家能源局沟通,认真办理脱钩分离事项。党组织关系、行政办公用房、资产清查等事项正在办理,其他事项已办理完毕。


  研究制定《中电联五年发展规划(2018-2022年)》,在征求会员单位意见基础上,正在进一步修改完善。


  修订本部会议、劳务费、软课题、新闻宣传等一系列管理办法,规范固定资产管理、中电联VI设计等,推进本部工作规范化。


Contact Us

Tel:+86-25-84152563

Fax:+86-25-52146294

Email:export@hbtianrui.com

Address:Head Office: No.8 Chuangye Avenue,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Tianmen City, Hubei Province, China (Zip Code: 431700) Nanjing Office: Building 23, Baijiahu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ial Park, No.2 Qingshuiting West Road, Jiangning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Nanjing City, Jiangsu Province,China (Zip Code:211106)

Thank you for your message. We will contact you as soon as possi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