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om: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date:2022-10-21
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能源行业的低碳化转型已呈必然之势。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能源装备生产制造能力的提升便是能源行业低碳发展的利器。
国家能源局原监管总监李冶日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我国能源装备技术进步虽然日新月异,但实现从全球能源装备大国到世界能源科技强国的跨越,仍需久久为功。
李冶表示,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清洁能源装备创新发展的领军者。以电力技术为例,我国发电装机容量约24.7亿千瓦,是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一电力大国。我国的领军者地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电力技术与装备全面进入“百万时代”,单机容量百万千瓦级发电和百万伏交直流输电技术与装备不断刷新世界纪录。二是可再生能源装备后来居上。截至今年8月底,我国风电装机容量约3.4亿千瓦;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约3.5亿千瓦。风电机组产量、装机规模稳居世界第一。风电产业链完整,形成了完备的风电设备制造体系,7家风电整机制造企业入列全球前十。光伏产业占据全球主导地位,多晶硅、硅片、电池片和组件分别占全球产量的76%、96%、83%和76%。三是特高压输电技术装备连创世界纪录。我国自主研发、设计、制造并建设了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输送距离最长、输送容量最大的晋东南-南阳-荆门、云南-广东、昌吉-古泉等系列特高压输电工程,全面掌握了1000千伏交流、±1100千伏直流及以下等级的输电技术,输电装备技术水平、设备规模、试验能力等均领先世界。
在李冶看来,我国能源科技装备产业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需要持之以恒地努力,久久为功。与建设能源强国的要求相比,我国能源科技装备创新还存在明显差距:一是部分能源技术装备仍然存在短板,一些关键零部件、专用软件、核心材料等仍然依赖国外。二是能源领域原创性、引领性、颠覆性技术装备相对较少,与“双碳”目标下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需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三是推动能源科技创新的政策机制有待完善,如何更加有效地依托能源转型需求带动能源科技装备创新还需要持续完善政策措施。
李冶表示,我国在推进能源装备自主创新的实践中,积累了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值得总结并发扬光大。一是依托工程,解决应用推广难的问题。重大能源技术装备研制周期长、前期投入大,只有落实了依托工程,装备制造企业才能根据重大工程的特殊需要开展工作,尤其是突破首台套示范应用的巨大障碍。二是发挥举国体制优势,建立强有力的协调机制。能源重大技术装备的研制、示范应用和推广是一项系统工程,通常需要跨单位、跨行业、跨地区组织才能奏效,且时间跨度大,技术难度高。推进能源重大装备自主化必须建立强有力的协调机制,从国家战略高度统筹协调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从技术创新、装备制造到工程应用一体化协同、形成合力。三是围绕能源绿色低碳转型需求突出重点。四是依托市场需求,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我国巨大的市场需求给装备制造业指明了发展方向,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巨大的市场需求也是我们科技装备创新的战略资源。但是,强调依托工程和加强协调,并不意味着不重视市场机制的作用。依托工程和加强协调,主要解决重大装备“首台套”研发和应用等少数市场失灵领域的问题,其余应由市场竞争解决的问题,要坚决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作用。
特别声明:国家电投官方网站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Tel:+86-25-84152563
Fax:+86-25-52146294
Email:export@hbtianrui.com
Address:Head Office: No.8 Chuangye Avenue,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Tianmen City, Hubei Province, China (Zip Code: 431700) Nanjing Office: Building 23, Baijiahu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ial Park, No.2 Qingshuiting West Road, Jiangning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Nanjing City, Jiangsu Province,China (Zip Code:21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