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水为媒,打造美丽陕北“金名片”

from: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date:2024-06-05

隧洞穿行山野,大坝拔地而起。

榆林黄河东线马镇引水工程是榆林市27项阶段性重大事项1号工程,也是榆林有史以来投资最大的水利项目。工程建成后主要解决神木市窟野河河谷区、榆神工业区锦界工业园、清水工业园和榆阳区榆溪河以东工业园共四个片区的工业用水问题,对促进榆林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榆林黄石沟沉沙调蓄水库是榆林黄河东线马镇引水工程的控制性工程,由水电十五局承建,位于神木市郭家塔村,主要任务是对引黄水量进行沉沙、调蓄,水库枢纽由大坝、溢洪道和放空洞组成,水库总库容9870万立方米,大坝为粘土心墙堆石坝,顶宽15.0米,坝顶长度596.7米,最大坝高97.5米。

水电十五局坚持标准化施工,精细化管理,在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的基础上运用数字化手段,全力推进项目工程建设,贡献以水为媒的“水支撑”,为陕北地区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标准化“干”

2022年9月随着第一车粘土料的倒入,榆林黄石沟沉沙调蓄水库工程大坝填筑顺利开工。

“干好这个工程,是我们对榆林能化发展的最好交代!”项目负责人田刚卫在周例会上再三强调工程建设的重要性。“我们要夯实标准化工地建设基础,扎实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严把每一道工序的质量关,紧盯年度生产目标,全力推进工程建设进度,确保四大工业园区早日解“渴”。”

一声令下,一呼百应。数百余名工程建设者奋战在施工一线,各司其职,始终坚守在各自岗位上,掀起了“比、学、赶、帮、超”的工作氛围;推土机、振动碾、挖掘机等大型机械设备铁臂挥舞、挖斗平料,自卸车工地上空穿梭往来,如燕飞一般,将一车又一车满载的填筑料拉运至大坝填筑区内,错落有致,衔接有序,机械的轰鸣声,为加快工程建设呐喊助威。

盛夏时节,骄阳似火,在榆林黄石沟沉沙调蓄水库项目建设现场,建设者们无惧“烤”验,或在热浪滚滚的大坝测量校核,或在热气蒸腾的机械驾驶室连续作业……他们锚定目标,头顶烈日,与时间赛跑,发扬苦干实干精神,全力以赴跑出水利项目建设“加速度”。

施工过程中,项目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定期编制月进度计划,通过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对比,找出进度偏差;从施工方案、施工措施、现场条件、资源配置等方面分析形成进度偏差原因,并根据偏差及时落实资源供应,强化现场指挥、组织、协调,除天气因素影响外实现了每周验收一次。

在一次大坝关键部位单元工程验收过程中,榆林市水利工程质量安全工作中心王站长在验收过程中点赞说到,“4天就填筑了1.5米,速度相当快呀!我刚还用卷尺随机抽检了上下游反滤料的尺寸,3米的标准把控也很精准,从取样结果看,也达到了验收标准。”

随着大坝的填筑高度逐渐上升,“党员示范岗”、劳动竞赛等活动也持续升温,工作面如火如荼开展着,各班组的工人们毫不懈怠、挑灯夜战、你追我赶,施工热潮一浪高过一浪,助推实现施工生产“快节奏”。

水电十五局立足一个“抢”字,增加施工现场人员、设备投入,争分夺秒提效率,在保障施工安全、严控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加快工程建设进度,利用周例会等形式实时掌握现场进度情况,形成了“一切围绕项目转、一切扭住项目干”的大干快干局面。历时12个月的有效施工期,大坝填筑剩余3.5米封顶。

“一年没回来,变化真大呀,没想到水库都这么高了,等下次回来,估计大坝都蓄水了吧,神木不缺水了,我们老百姓的日子肯定越过越红火。”坝址边上郭家塔村村民刘富强说这番话的时候,脸上挂着幸福而满足的笑容。

精益化“管”

项目前期灌浆试验阶段,灌浆设备配置还不完整,每班水泥棚里就要至少配备5人,一袋袋的水泥倒进搅拌桶搅拌制浆,灵活性又差,精度还不高。

“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啊,施工进度也大大受到影响,还有些堆放的水泥没来得及用就已经受潮变硬了。”项目生产经理柳宝宝看着水泥棚一袋袋‘硬疙瘩’及制浆场景皱起了眉头。

为进一步提高项目灌浆作业效率,降低灌浆水泥材料浪费,项目部通过咨询采购、网络搜寻等方式,选购了一种卧式智能制浆站。

卧式智能制浆站采用先进的传感器,对水,水泥,外加剂等做精确地称量,通过屏蔽电缆线和电脑连接,及时的在电脑上反映出相应的重量,从而做到精确地称量,通过电脑操作来做水灰的各种配比,准确,迅速的制出适合施工生产的各种浆液,且结构简单、性能稳定、操作简便,是目前国内先进的全自动集中制浆系统。

“终于能够摆脱和水泥打交道,有了这个先进设备,能大大提高了制浆效率,还可以减少人工投入。”卧式智能制浆站还没到现场,制浆工人就已经满怀期待。

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信息化制浆系统有了明显成效。这套全自动电脑控制系统每班最多只用2人,一人操作电脑,另外一人巡查各种设备,不仅节省了大量的劳动力,还降低了生产成本。

“新设备明显更加节能环保,在长期使用中也大大降低了运营成本,具备更高的性能和更先进的功能,显著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水泥材料损耗率,也加快了项目灌浆进度。”工队负责人攥着当天的灌浆数据笑着说道。

为进一步精益化管理,项目在建设过程中还有效运用了各种先进技术。

二维码技术提高了材料管理效率,为项目土料、原材、混凝土亮明身份。公示每个土牛标准击实试验,明确最大干密度、最优含水率及黏粒含量,对每仓混凝土验收信息、施工日期及养护情况进行标记,对原材出厂信息、抽检情况进行认证。

BIM技术的三维可视化,可形象直观地展示建筑构造,提升建筑物整体的真实性和体验感。通过BIM技术应用,有效发挥其可视化、虚拟化优势,极大提升施工管理水平,减少返工浪费,缩短工期,提高工程质量和投资效益。

通过大坝“插板”工艺的优化,确保了各种上坝料的界限分明,达到了程序化、标准化、精益化,节约了原材料,提高了边角压实质量。

水电十五局榆林黄石沟沉沙调蓄水库项目顺应潮流、超前布局,根据项目实际生产情况,严抓项目精益化管理,多措并举确保项目材料高效使用,助力项目经营管理提质增效,使项目降低损耗浪费,实现效益最大化。

数字化“创”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榆林黄石沟沉沙调蓄水库项目建设团队成立了刚卫创新工作室,积极创新数字化管理,采用智能灌浆监测系统、智能环境监测系统、智能监控系统等“黑科技”, 让施工管理更加智能化。

项目建设团队结合坝面碾压施工特点,还引进了大坝数字化智能碾压系统,该系统综合了微电子技术、无线通讯技术、GNSS厘米级高精度定位等现代化技术于一体,能够连续、实时地记录施工过程,实现大坝填筑碾压施工的信息化管理。

“以前为了保证碾压遍数达到设计要求,我都得带个本子一遍一遍记着,现在有了这个数字化系统,就能精确记录整个工作面的碾压数据,打开手机一目了然……”现场质检员魏文杰说到。

该系统还能实时采集碾压轨迹、碾压速度、碾压频率及遍数等信息,可以实时准确得知碾压面的具体碾压情况,大大提高了大坝碾压质量及施工效率。

“你看,3号振动碾正在碾压粘土心墙,绿色部分就是已经碾压了10遍,满足碾压遍数,红色部分就是刚开始碾压,只碾压了2遍。”项目总工程师蔺旭勃向陕西省水利厅调研组介绍大坝数字化智能碾压系统。

针对大坝坝面空间宽阔、设备分散的情况,大坝数字化智能碾压系统采用北斗定位系统,通过基准站与安装在振动碾上的GPS接收卫星信号,精确计算,再利用无线通讯技术传输到后台管理中成图显示碾压情况,能够实时掌握当前压路机所处三维位置等信息,并对大坝施工进行远程监控。

“数字化大坝施工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综合成本,节省了施工费用,相比传统碾压方法,非常便捷,现场管控实现了快速和高效,还有智能灌浆监测系统,我坐到指挥部打开电脑就能看到现场施工情况的各种数据,达到了数字化施工要求,为工程质量和安全管控保驾护航。”建设单位总工程师樊世斌说。

回首以往,展望未来,水电十五局榆林黄石沟项目不断创新,以“安全第一、质量至上、效益优先”为宗旨,利用数字化手段开展精细化施工管理,做到施工现场标准化管控,从源头管理和细节入手,扎实推进后续工程建设任务,向大坝封顶全速冲刺。

以水为媒,打造美丽陕北“金名片”-1

以水为媒,打造美丽陕北“金名片”-2

Contact Us

Tel:+86-25-84152563

Fax:+86-25-52146294

Email:export@hbtianrui.com

Address:Head Office: No.8 Chuangye Avenue,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Tianmen City, Hubei Province, China (Zip Code: 431700) Nanjing Office: Building 23, Baijiahu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ial Park, No.2 Qingshuiting West Road, Jiangning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Nanjing City, Jiangsu Province,China (Zip Code:211106)

Thank you for your message. We will contact you as soon as possi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