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去看看新七院!

from: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date:2024-06-17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中核集团全媒体平台持续开设“高质量发展看中核”栏目,展示交流成果经验,激励全体中核人团结奋斗,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创造新的业绩。

走,去看看新七院!-1

  清晨的阳光照进宽敞明净的新基地,照在大门一侧文化墙的“建成世界一流核燃料工程设计公司”上,新一天的紧张工作开始了。  

  在山西太原,从并州南路西一巷9号到马练营路311号——中核七院的新地址,大约17公里车程。但走完这段路,中核七院用了五年。  

光辉岁月,金字招牌  

  并州南路西一巷9号,一个承载着厚重历史的地方。中核七院始于1957年,1965年独立建院,1967年定址山西太原。自那以后,在这三晋大地、汾河水畔,七院人工作于斯、生活于斯五十余载。

  不仅厚重,而且光辉。作为我国唯一的铀浓缩、铀转化工程研究设计单位,中核七院是我国核工业发展的见证者,更是重要参与者。从兰州的五0四厂,到宜宾的农校,从峨眉山的大庙,到太原的荒郊,从西北的茫茫戈壁到西南的伏虎古刹,经历了艰辛的创业历程。  

走,去看看新七院!-2

  从设计我国第一座气体扩散铀浓缩厂、保障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的装料需求,到设计我国第一座铀转化厂、设计我国第一座受控热核聚变实验装置“中国环流一号”、设计我国第一个离心法铀浓缩工程,再到设计建成我国新一代铀浓缩离心机大型商用示范工程……中核七院高质量完成了我国所有铀浓缩、铀转化工厂的工程咨询设计,为决定国家命运的“两弹一艇”研制与核工业发展贡献了卓越力量。

  上世纪八十年代,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中央对核工业发展战略的重大调整,中核七院开始独立经营,自负盈亏,开启了二次创业。经营、设计人员转战全国各地,先后在上海、宁波、烟台、青岛等地设立了分院(部)或办事处,四处“找米下锅”。

走,去看看新七院!-3

走,去看看新七院!-4

走,去看看新七院!-5

走,去看看新七院!-6 

  中核七院设计的八路军太行纪念馆、银川体育馆、太原第一座高层工会大厦、宁波国际大厦、省政府幼儿园、几十个火力发电厂等项目拔地而起,赢得了行业内外的广泛赞誉;毛里求斯五星级酒店充满艺术美感,成为我国设计的第一座海外五星级酒店。  

  厚重的历史和光辉的业绩,铸就了“中核七院”这块金字招牌。2006年改制为公司后,中核七院一度改名中核新能公司。2020年,更名为中核第七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找回了自己的“名字”。

走,去看看新七院!-7

  在2020年7月的更名揭牌仪式上,很多老同志都很激动。“七院凝结着大家深厚的情感,能够凝聚人心。找回名字也是找回根与魂。”中核七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江颖书记说,“在太原连出租车司机都知道七院,七院这个名字本身就是品牌,就是软实力。”  

“走在路上就有体会了”

  兴于浓缩,却也困于浓缩。长期的铀浓缩EPC总承包业务“一业独大”,导致中核七院(当时的“中核新能”)发展的动力来源高度单一,可持续发展能力脆弱。2011年日本福岛核事故发生后,我国核电发展速度放缓,影响逐步波及核燃料行业。

  2018年,原有项目大都收尾,新项目没有,隐患和矛盾集中爆发,这一年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不到5亿元,利润总额不到6000万元,呈现断崖式下跌。发展陷入低谷,人心彷徨不稳。

  对于2019年5月到任的李江颖,摆在他面前的就是这样一个局面,如何破局?他说,“发展靠什么?靠深化改革!改革就是一种动力。”

  俗话说“潮水退去,才知道谁在裸泳”。经济陷入低谷时,长期掩盖的问题就暴露出来:管理体系与市场化需求脱节、市场竞争意识淡薄、薪酬分配勤懒不分等等。这些问题必须通过改革来解决。

  从一组数字就能看出“不得不改”——2019年改革前,在职员工共420余人,其中中层干部超过50岁的占比89%,助理(科级干部)平均年龄48岁;全体职工硕士占比18%,博士仅有2人。人才结构如此,怎么能适应高质量发展的需要?

  要改,还要“借东风”。中核七院竭力抓住的,就是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历史机遇。在中核集团、中国原子能的支持下,中核七院经过充分准备,于2020年4月成功入选国务院“科改示范行动”企业。

  仅仅一个月后,改革方案走下纸面,迅速落地:推进董事会建设,完善现代企业治理机制;实施中高层领导干部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优化调整机构设置;重塑职级体系,构建“H”型人才互通通道;实施收入能增能减的薪酬改革体系;“全体起立”竞聘上岗……  

  干部结构也发生根本性改变,中层干部数量由改革前降比达44%,新提任干部竞争性选拔占比74%,年轻干部占比63%。5名生产项目一线的优秀干部竞聘成为部门正职。积极选派多名优秀年轻干部到中央部委、重要国防科研单位挂职借调、墩苗壮骨,提升能力。

  改革涉及利益调整,矛盾不可避免。“肯定有一些小波折。”李江颖没有多作展开,“但是通过实事求是做好工作,整体还算平稳,没给组织上造成压力。”谈到这他笑了笑:“说总是很容易,走在路上就有体会了。”

  “科改”工作进展快,以改革促发展见效同样很快。2020年当年,中核七院多项经济指标大幅增长,全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8.34%。后劲也足,2021—2023年,中核七院收入利润平均增幅都在40%以上,收获了“逆势增长”的亮眼成绩单。

  进展快、见效快是以上下同欲、争分夺秒换来的。说到“抢市场”,作为中核七院七个专业院之一,能源环保工程设计院的院长李光柱难掩激动:“思想转变,带来新的业务拓展。2020年或者再往前,部门的年产值最高也就七八百万元。而近两年,每年新签合同额已经突破了一个亿。格局打开了,原来都盯着‘小而杂’的项目,现在基本是‘大而专’的项目。下一步,我们要打造自己的拳头产品和拳头技术。”

走,去看看新七院!-8

  新能源方面,2023年,中核七院成功承接了山西省的中核垣曲200MW/400MWh现代自动化独立储能项目EPC总承包,该项目总投资8.2亿元,是山西省最大的化学储能项目;环保方面,中标了全国首例碱渣治理项目——连云港碱渣治理与资源化利用创新示范项目,这成为中核七院有史以来单个设计合同体量最大的项目;热能动力方面……从千万元到亿元的年产值,能源环保工程设计院是中核七院快速提升市场竞争力、迈出“多元发展”步伐的缩影。

  发展局面的好转,在员工的“工资条”上看得见。2021-2023年,中核七院连续三年实施科技成果转化员工激励的兑现,成为中国原子能首家实现超额利润分享的子公司。

  但激发员工精气神的不止收入,更有干事创业的平台。中核七院数字化研发团队的工程师王欢说,“以前是自上而下指派任务,按部就班完成。现在是我们团队自己主动做方案争取项目,自下而上地参与到市场化竞争中。”正是通过从被动到主动的转变,他所在团队拿下了数字工厂方案咨询和全流程仿真等多个项目。

  通过“科改”,中核七院统筹内外部协同创新能力,与知名高校、科研机构、优势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实现技术、人才资源共享和学科交叉融合,逐步打通产业研用链条。从“人”的角度看,“科研人才的视野拓展了,青年骨干外出读博、交流、参加联合人才培养的机会增加了。当前,院里硕士占比达到40%,博士达到了10人。”中核七院人力资源部副主任王鸻介绍道。

  就在近日,国务院国资委发布《关于印发中央企业“科改行动”“双百行动”2023年度专项考核结果的通知》,中核七院在本次专项考核的349户“科改企业”中被评为最高等级“标杆”,这是中核七院连续第二年获评“标杆”。

  中核七院的生存危机渡过,发展势头向好,另一件大事又摆上案头——中核七院科技创新基地的建设……

历史不会浓缩于一次搬迁

  2021年9月,中核七院科技创新基地建设项目开工。今年春节假期后上班第二天,2024年2月19日,中核七院科技创新基地启用。

  “搬家”意味着什么?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更加宽广优美的环境、更高也更现代化的办公楼、更加健全的文体设施。进到楼里走出电梯,刷卡打开写有“拼搏”“奋斗”的两扇门,扑面而来的是“大厂风”的大开间,整层除了一排会议室外,工位区从干部到员工都没有墙壁隔断。会议室有各种类型,除了开会,还有员工可以用来自发交流研讨、头脑风暴的空间。而在更大型的报告厅里,原来无法举办的一些外部交流活动如学术论坛也得以开展起来。

  如果只看到这,其实还没有理解“科技创新基地”的含义。跟随研发中心工程师尚士琰的脚步来到实验区,才看到了关键。高大的实验厂房里,一排排阀门、管道、泵,搭建成庞大的实验台架。在老院区这些是没有的,要做实验必须去生产单位,很多实验还做不了。“现在设备在自己院里,能折腾的就多了,可以设置各种参数条件。”

  王欢回想2019年开展“铀转化关键设备数值模拟技术研究”等研究项目时,因为没有地方放设备做实验,实验装置放到了中国石油大学,每到关键调试的时候就得出差去北京。“现在搬到新基地来,科研配套更加完整,申报科研项目有了基础科研设施支撑。”

走,去看看新七院!-9

  建筑工程设计院的高级工程师尹丽媛化身“包工头”,此刻正在学术中心的楼顶指挥安装一项中核七院自主创新的成果——太阳能+空气能一体化热泵机组。通过10台太阳能+空气能一体化热泵机组,采用智慧供热管理平台,就能为大楼四个楼层共计6000平方米供暖。2022年,该项目通过省科技厅的评审成为山西省重大科技专项。依托该项目,中核七院还建成了我国首个具备太阳辐射的双环境模拟仿真实验室。

  除了硬件焕新,工作甚至生活节奏也随着搬迁悄然改变。相比住在并州南路的时候,大部分人的通勤距离变远,上下班的脚步也更加急促。

  “首先是为了以高质量发展给员工创造高品质生活。”李江颖说,“第二,是通过工作生活半径的变化,来加快思想的转变。”在老院区,单位和住所两点一线,几百米不超过1公里的活动半径,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相对封闭的视野。“现在17公里通勤路上能看到不一样的环境,不一样的风景,就会潜移默化地让人转变。”

走,去看看新七院!-10

  伴随着新基地从孕育到诞生,中核七院进一步夯实了自己的多张“名片”:中国原子能智慧核燃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原子能战略规划总体院……去年,中核七院“装配式铀浓缩工厂数字化设计”、“铀浓缩工厂数字孪生基础平台建设”成果入选工信部2023年智能制造优秀场景。  

  这意味着中核七院是中国原子能的“智库平台”,还要引领核燃料产业的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既是荣耀更是沉甸甸的使命。  

  “这些新身份推动着中核七院深入探索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等前沿领域,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公司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基地投入使用,将助力中核七院实现科技创新综合实力的跨越式提升,更加具备做大做强做优、打造世界一流企业的有利条件。”李江颖表示。

走,去看看新七院!-11

  如朝阳之东升于际,如利刃之新发于硎,历史不会浓缩于一次搬迁,而是从这个新的起点不断向前。走在这个现代、智慧、充满科技感的新基地里,新七院人步履匆匆——

  地方变大了,从一处赶往下一处不由得要加快脚步。(李春平 闫绍辉 康翔)

Contact Us

Tel:+86-25-84152563

Fax:+86-25-52146294

Email:export@hbtianrui.com

Address:Head Office: No.8 Chuangye Avenue,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Tianmen City, Hubei Province, China (Zip Code: 431700) Nanjing Office: Building 23, Baijiahu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ial Park, No.2 Qingshuiting West Road, Jiangning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Nanjing City, Jiangsu Province,China (Zip Code:211106)

Thank you for your message. We will contact you as soon as possi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