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在雪域高原“探春风”

from: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date:2024-06-17

他们在雪域高原“探春风”-1

核工业的最一线

潜藏着万千种奋斗人生

在这里

让他们

被看见 被感知 被彰显  

  

“假如十年以后,

我的儿子问我是做什么的,

我会很自豪地告诉他,

谷露地热田是你老爸勘查出来的,

是你老爸和同事们一起勘查出来的……”  

他们在雪域高原“探春风”-2  

  这里的春天还没到,他们却先来了。

  走过世界各地的深山密林、戈壁荒漠,最终选择在西藏的雪域高山间坚守,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西藏地热勘查团队只有一个目标:让我国海拔最高、装机规模最大的地热电站早日拔地而起。  

  有人说,西藏就连一块小小的石头都有自己的故事。

  那有关他们的故事,是什么?

他们在雪域高原“探春风”-3

他们因何而来

  刚落地西藏不久,呼吸就开始变得沉重,头也晕晕沉沉,当记者看到核地研院地热研究所所长万汉平一行身体如常,忍不住感叹起来,他听后笑笑说:“我刚来的时候也喘,不喘就是牦牛了”。  

  2014年,万汉平还是核地研院核地质科研项目的一名骨干。当时,中核集团决定探索西藏高温地热发电产业的可行性,需要有人深入高原探索地热资源情况。不知道怎么干,不知道要干多久,但万汉平没有犹豫,只用一个“好”作为回答,便动身来到西藏。只是他自己也没想到,这一个字,承载了十多年的重量。

  “地热是一种来自地球深部,储藏于岩石缝隙之间,积蓄了亿万年的天然热能。”奔涌的火山和涓涓的温泉只是人们对它的简单印象。实际上,地热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可循环利用的清洁能源。但想要在茫茫地下找到符合条件的地热资源,利用其建造一座发电站,绝非易事。

  初到青藏高原时,一无所有,万汉平和团队就借住在当地藏族同胞开的小茶馆里。几个人挤在小小的房间里,拿狭长的板凳拼成床。藏族同胞们就在他们的床边做菜、包饺子。一晚,风正呼呼地灌进来,万汉平突然感觉自己的枕头湿了,恍惚间怀疑是自己的泪水,起来一看,原来是雨水正顺着墙流下来。

他们在雪域高原“探春风”-4

  “除了生活条件,高原环境本身是我们当时面临的很大挑战。”核地研院地热研究所副所长张松是最早一批进入西藏地热勘探项目组的成员。刚到西藏时,他高原反应特别厉害,头痛欲裂,一点饭都要慢慢吃才能吃下去,在床上硬生生躺了三天。曾经,他也打过退堂鼓,但看到一行的同事尽管在车上吐了很多次也咬牙坚持,他觉得自己也要再坚持一下。一坚持,就是八年。

  时间如沙流去,跟随他们脚步而来的人越来越多。一群人并肩而行,用双脚踏遍了青藏高原勘查区的所有角落,先后完成了3个地热田的地质勘查,对于经常去的工作地点,闭着眼睛都不会迷路。  

  张松回忆:“无论面前是一座山还是一条河,我们都要打着罗盘冲过去、跨过去。”其间,他们还曾碰到过棕熊和狼,最惊险的时候距离它们只有不到100米的距离。

  终于在2019年,他们选定了开发潜力较好的谷露地热田。

他们在雪域高原“探春风”-5

寒冬有多漫长

  天还没亮,车队就向着海拔4700米的谷露基地驶去。温度一点点降低,车窗上开始起雾,飘飘洒洒的雪花从空中落下,被风带着从窗边呼啸散去。

  藏北高原的气候恶劣多变,含氧量只有海平面上的一半,最低气温可以达到-28℃。看着窗外簌簌而下的雪花,团队中负责钻探工程的吴儒杰开口道:“到西藏以来,我最熟悉的风景就是这条路,去年我就跑了400多趟。”由于施工窗口期短,为了抢时间,团队成员平均每年在野外一线工作时间超过8个月。吴儒杰一年最多在高原上待了10个月。说到这里,他突然笑了:“这里基本没有春天和夏天,我的衣柜里几乎没有短袖衣服了。”

  不知何时,天边已透出亮光,远远看见一座钻塔孤独地伫立在天地之间。云被白茫茫的山峰劈开,湖水静静结冰,大地露着光秃秃的皮肤。这里就是谷露基地,春天果然还没到来。

  如往常,万汉平和团队开完早班会就背上氧气瓶出发了。他们要去海拔5400米的念青唐古拉山脉进行地质勘查。还没上山,记者每走一步腿都像灌了铅,大口大口喘着气,刚勉强跨过一个小沟壑,一抬眼,万汉平一行已经朝着山上去了。几个人的背影被天地和山川压得小小的,很快就看不见了。很多时候,他们要在野外进行十几个小时作业,天黑前才赶回基地。

  实际上,谷露地热田取得勘查突破前的几年,对于万汉平及团队成员来说是事业的寒冬期。那时候,团队翻山越岭,一直希望能打出150℃以上的高温地热流体,但始终没有成功。大家的心里都憋着一股劲儿。

  2020年,团队在谷露地热田打下第一口钻井ZK101,大家日夜关注这口井的情况,心里焦灼无比:如果挖到设计深度还没探到高温地热流体,这个位置深部还有没有可能?还有没有机会再实施一口钻井?所有的辛苦都化为泡影了吗?产业还能不能发展?一层又一层乌云压在他们心间,让人透不过气来。

  直到国庆节不久后的一个深夜,万汉平接到了一个电话:探到高温地热流体了!而且温度很高,水量也很大!

  寒冷的夜里,整个团队沸腾了。他们心头沉积多年的冰雪也终于一扫而空。大家紧紧地拥抱在一起,肩头也不知道被谁的泪水打湿了。“这就代表,我们热田是有希望了,整个产业是有希望的。”

他们在雪域高原“探春风”-6  

  随后,团队一连在谷露地热田打下两口井,全部成功探寻到高温地热资源。就在大家以为一切都将顺利进行的时候,令人不安的消息又传来了。他们打下的第三口井已深入地下1500米了,却还没有探到目标热储。大家咬牙打到地下1800米,但依然没有。通过前期的技术资料来看,这口井成功的希望很大。热储到底去哪里了?漆黑幽长的洞口像一道伤口,深深烙在团队成员的心上。大家夜里睡不着觉,经常半夜两三点跑到钻井上看看,有时候甚至会陷入自我否定,也曾为此各执己见,争执不下。

  “这口井推翻了我们原先的很多认识 ,虽然很沮丧,但我认为这不是完全失败的”,万汉平说:“因为它对我们后续的成功起到了关键作用。”根据这口井的经验,团队在原有认知基础上,花了一年多时间重新修正模型。负责水文地质工作的郝伟林回忆,当第四口井成功打到地热资源后,大家高兴极了,心里的压力终于释放了出来。此后,团队连续打下的两口井又全部成功。

  在世界范围里,高温地热电站生产井的成井率一般是30%左右。而经过万汉平及团队的多年努力,团队在谷露地热田钻探了6口井,其中5口为170℃以上的高产井。

他们在雪域高原“探春风”-7

  基地前的山坡上,难得看到冰与火共生的画面:一面小小的冰山,背后是正在喷涌的高温地热泉。不远处,万汉平和团队成员正在准备放喷试验。

  一声令下,很快耳边就传来飞机起飞一般的轰鸣声,浓厚的蒸汽升腾而起,一瞬间仿佛长空滚滚过云,记者不巧站在上风口,瓢泼大雨立刻从头浇下,全身都湿透了。这是从未见到过的震撼画面。试验结束后,每个人的身上都开着小小的冰花,一颗一颗亮晶晶的。

他们在雪域高原“探春风”-8

心怀春天,就会迎来春天

  尽管经常天寒地冻,但内心却装着春天。

  工作结束后,在某个天气好的时候,他们就拿着盆去温泉水边泡脚,再带上一壶酥油茶,边喝边聊;在某个雨后漫步到很远的地方去偶遇彩虹;在某个夕阳正好的傍晚,自己买木炭烤肉,奖励自己一顿小烧烤;在缀满星星的夜空下,诗兴大发,做一首小诗。  

  很幸运的是,他们眼中的小美好,总是有人可以分享。他们漫长的坚持和偶尔的无奈,也总有人能理解和体谅。

  “还记得刚来到谷露的时候,我发过一个朋友圈,结果把家人看哭了,我赶紧屏蔽了。”谈及家人,万汉平语气中透出难得的柔软。十年前,他的儿子正巧出生。他在西藏奔波的时候,孩子就慢慢长大了。

  有一次,孩子得了严重的急性咽喉炎,半夜喘不上气。孩子妈妈边哭边给正在出野外的万汉平打电话,“我也使不上劲儿,只能说赶紧打120。”万汉平顿了顿:“很多时候,这种情况都是孩子妈妈一个人面对,我亏欠了很多。”

  事实上,基本上团队里的所有人,都提到了对家人的亏欠。

他们在雪域高原“探春风”-9

  推着整个地热勘查团队走到这里的,是家人的爱;推着他们走得更远的,是对事业的坚持。

  刚加入团队不久的王闻文,曾是国际上一个知名地球物理公司的技术总监。他说,他由衷地佩服和喜欢这个团队,不为别的,只为纯粹的坚持和高度的责任感。就如同吴儒杰曾经提到的:“坚持做好一件事,要对得起自己,对得起正在做的事业。”

  从初入高原的一串脚印,到一群人并肩而行的背影,他们最大的梦想只有一个:有一天,当坐着火车路过这个地方时,他们能看到,地热电站已经建成了。

  “假如十年以后,我的儿子问我是做什么的,我会很自豪地告诉他,谷露地热田是你老爸勘查出来的,是你老爸和同事们一起勘查出来的……”茫茫天地,山石静默,流水无言,张松突然说不下去了,只是掩面背过身去。风声停下了,时间也停下来了,过了不知多久,他才直起身子,摘下帽子擦了擦眼睛,摆摆手说“不说了”,然后拉开车门坐上车。一路上,一种难言的酸涩总是忍不住从心窝里冲出来,穿过鼻腔,刺激着他的眼睛。

他们在雪域高原“探春风”-10

  人生能有多少个十年?与大自然打交道的他们,更加深刻地明白生命有多短暂。“如果一个人通过奋斗实现了自己的梦想,那肯定是很幸福的。但是绝大多数人没有那么幸运。”万汉平感叹:“其实,干一件事并非有成果才有意义,坚持的过程更加重要。”

  这十年,地热勘查团队真正地把一份事业从零开始,一步一步做到愿意为之奋斗一辈子。有时回想起来,他们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

  基于团队的勘查成果,谷露地热电站预计在2025年开始施建。

  风雪后,云朵矮矮地吻着山峰,湖水的清波一纹推着一纹,大地的绿芽慢慢地长出来,团队又背上行囊出发了。这里的春天,马上要到来了。(赵宇晗)

他们在雪域高原“探春风”-11

Contact Us

Tel:+86-25-84152563

Fax:+86-25-52146294

Email:export@hbtianrui.com

Address:Head Office: No.8 Chuangye Avenue,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Tianmen City, Hubei Province, China (Zip Code: 431700) Nanjing Office: Building 23, Baijiahu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ial Park, No.2 Qingshuiting West Road, Jiangning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Nanjing City, Jiangsu Province,China (Zip Code:211106)

Thank you for your message. We will contact you as soon as possi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