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om: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date:2024-11-14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有全局观,对各种矛盾做到了然于胸,同时又要紧紧围绕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务,优先解决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此带动其他矛盾的解决,在整体推进中实现重点突破”。对于一个组织而言,其之所以强大,就在于点线面体能够有效地协同,形成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为实现共同的目标任务而努力奋斗。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60周年,是落实“十四五”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即将迎来中国核工业创建70周年。中核集团发展到现在这个阶段,面临的形势越来越复杂,承担的任务也越来越艰巨,各方面的工作都需要整体地来抓。集团公司将2024年确定为“整体·协同”年,就是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从核强国建设的大目标出发,从全局和整体的角度推动核工业和集团公司发展,用协同的办法破解影响核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重难点问题,实现集团公司整体功能最优,推动实现国家战略和集团发展目标。
作为中核集团所属大型骨干企业,四川红华承担着筑牢国家安全和推动能源发展双重使命,从成立之日起,就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以及国家部委、中核集团和地方政府的关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上世纪六十年代,党中央一声令下,无数热血儿女从祖国东西南北,浩浩荡荡聚集于亘古洪荒的幽邃山涧,在建设中忘我奋斗,在攻坚中大力协同,建成了我国首座全国产化特种材料生产厂。八十年代中期,四川红华审时度势、应势而为,积极投身改革浪潮中,与地方政府联合,将原本服务于主业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巧妙地转化并应用于民品开发,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二十一世纪初,为适应国家安全发展和能源发展需要,四川红华加强与上级单位的上下协同、与地方政府的横向协同,多方汇报、多方协调、多方争取,赢得了上级和地方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谋划并推进了工厂的战略搬迁,在峨眉打造了生活基地和生产基地,为后续各条产线设施陆续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可以说,四川红华从三线建设到调整转型,再到实现跨越发展,得益于从整体上把握行业发展的要求,用协同的办法破解企业发展存在的深层次问题,通过立足整体、强化协同、攻坚克难,创造了一个个改革发展新成绩!
为更好推动公司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支撑集团公司新时代“三位一体”奋斗目标圆满实现,近年来,四川红华聚焦高质量发展所面临的重点、难点、堵点问题,在战略协同、工程协同、科研协同、产业协同等方面充分发挥企业整体优势,协同创造发展新成绩,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加强战略协同,擘画企业发展新蓝图
规划谋定而后动,蹄疾步稳而疾行。战略规划是牵引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指南。“十四五”期间,在集团公司整体规划框架下,四川红华创新建立了以新时代战略发展纲要为顶层设计,以五年综合规划为综合统筹,以多项专题规划为具体支撑的“1+1+N”战略规划管理体系。针对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了五年提质强基、十年提能跨越、十五年提级引领的发展目标;针对“十四五”发展规划提出了“34618”的发展目标,同时策划融合发展、多元发展、管理提升相关专题规划20余项。制定规划精准落地方案,开展规划宣贯培训,分解形成140余项重点任务,建立战略-规划-计划-考核联动机制,发挥干部职工整体力量协同推动规划落地实施。根据“十四五”发展规划中期评估结果,公司可以全面实现既定规划目标。
2024年,按照集团公司总体工作部署,四川红华全面启动“十五五”规划基本思路研究工作。在既有战略规划管理体系框架下,进一步迭代优化,形成“十五五”“1+1+N+M”规划框架体系,全面承接集团公司两级三类两阶段规划管理要求。在规划思路编制过程中,四川红华主动寻求战略规划总院设计和相关单位的协同支持,先后邀请中核集团战略咨询委专家和中国原子能公司董事进行现场指导,与中核集团战略规划部相关同志座谈交流,确保高质量推进“十五五”规划思路研究编制工作,从而更好地发挥规划战略导向作用,擘画企业发展新蓝图,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
加强工程协同,实现改革发展新跨越
项目决定未来,管理决定成败。工程项目是提升企业产能规模和配套保障能力的直接手段,是提升企业经济总量和经济效益的必然途径,是助推企业跨越发展的重要抓手。在第三次创业中,四川红华在国家部委的关心关注和上级部门的指导帮助下,投资约200亿元建设30余项重点项目,实现了能力布局调整和战略重心搬迁,奠定了企业高质量发展基本盘。
工程项目建设时间紧、任务重、管理接口多、协调难度大,需要充分发挥“小核心、大协作”机制方可确保实现建设目标。在近二十年的工程建设中,四川红华与中核集团以及中国原子能,总结多年工程项目建设管理经验,探索建立了“五线管理、六大控制七个零”的工程建设管理模式,主导编制工程标准化管理评价体系;与工程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横向协同,设计形成TOP10风险防控机制、设计与施工现场快速响应机制等,为工程高质量建设奠定坚实基础,实现了项目六大控制目标和七个零指标有效受控,着力打造精品工程、标杆工程、样板工程。
近年来,随着国家战略部署落地实施,产业发展迎来新一轮黄金发展机遇期,四川红华紧抓机遇、乘势而上、顺势而为,加快推进一系列项目实施。2024年,统筹一体推进10余个重点项目建设,3项政府固定资产投资项目通过国家竣工验收或竣工财务决算审计,工程高质量收官获得上级高度认可。近期,新建产能项目获得核准并正式开工建设,仓储、运输、环保、保卫、管理指挥等配套设施同步交叉整体推进,奠定了企业当前及未来一定时期内高质量发展基石,是企业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务实举措。四川红华切实履行项目建设主体责任,在发挥工程项目主人翁角色的基础上,加大各方协同力度,对上通过公司领导带队进行汇报沟通、安排专人协同配合,积极争取上级机关和上级部门的理解支持,加快项目审批及行政许可手续办理进度;对外通过建立定期沟通交流机制、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加强与各级地方政府协同合作,全力落实土地、水、电、运输等方面全要素保障,获得项目补助资金2000余万元;对内通过建立项目定期例会机制、与参建单位开展党建联建加强与工程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设备供应商等相关方大力协同,又稳又好又快推进工程建设。目前,在上级的关心支持下,在参建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四川红华新建产能项目正严格按照进度计划安全高效有序推进。
加强科研协同,挖掘创新发展新动能
当前缺乏系统整合创新能力而过于注重个体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制约科技创新发展的短板弱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化创新交流合作,推动科技同经济深度融合,加强创新成果共享,努力打破制约知识、技术、人才等创新要素流动的壁垒。
近年来,四川红华秉持“开放、共享、共进”的理念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对内建立以1个科技创新管理办法为核心,人员、经费、档案等N个管理办法为支撑的“1+N”科技创新管理体系,为实现联合研制奠定良好制度基础。对外,与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四川省轻化工大学、广东华特等单位和院校协同,开展技术交流、签订联合研发协议,成功打通化工领域关键材料研制工艺路线,实现原料生产工艺全面优化,生产质效和整体安全性有效提升,工艺技术水平达到国内同行业领先;与工程设计单位协同,从工程设计入手,利用数字化手段优化产线,大幅减少人员现场操作需要,生产线基本实现以DCS为核心的自动控制,使四川红华成为国内同行业首个实现最大产能量级模块集约化运行管理的企业。
2024年,四川红华聚焦科研协同,持续加大科技投入,全年共计安排科研项目54项,研发投入约8000万元。取得授权专利30项,其中发明专利10项、实用新型20项,授权专利数占公司有效专利的五分之一,累计授权专利总数较“十三五”末提升近3倍,企业科技创新活力充分激发、科技创新能力大幅跃升。
加强产业协同,构建多元发展新格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领未来发展的新支柱、新赛道。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中央企业服务国家战略,系统提升核心竞争力,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的关键一招。
推动产业发展是复杂且充满挑战的,在推动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受资金、技术、市场、政策等多方面因素影响,需要“集众智、聚众力”,充分发挥协同力量才能逐一克服挑战,推动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近年来,在高精分析仪器产业发展过程中,四川红华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加大各方协同力度。核心团队内部协同方面,围绕质谱仪所涉及的电子电路、精密机械、真空、软件工程、自动化控制、离子光学等多项技术和学科,林跃武、李海军、邹盛强三位核心技术人员带领各骨干成员通力协作,逐步攻克了仪器开发、设计、组装、调试等环节所面临难题,成功完成新型质谱仪研制,为产业化项目推动提供技术基础和支撑。与上级主管部门协同方面,通过多次进行汇报沟通并邀请领导专家进行现场指导,不断深化完善产业化方案,共同推动项目审核审批,确保产业化项目及时顺利落地。与地方政府协同方面,通过深入沟通项目情况、盘活园区土地资源,获地方政府及园区管委会大力支持,开通绿色通道,加快项目入园手续及工商注册办理进度。与战略、财务投资人协同方面,通过结合成都科创投的资金支持、四川红华的技术支持、景业智能的市场支持、核心员工持股捆绑等多方加持,共同设立高精分析仪器产业化公司(四川紫璞科技有限公司),为产业化发展提供平台支撑。通过产业培育与孵化,四川红华实现了专用同位素分析质谱仪和新型稳定同位素质谱仪等多种高精度质谱仪的“中国智造”,满足了包括锗、磷、钨、氮、氧、硫等无机同位素分析检定需要,成为了国内独一家、世界第三家具有核级商用高端磁质谱仪正向开发、设计、制造、销售、维护能力全链条的企业,为解决国家关键领域分析仪器“卡脖子”问题提交了“红华”答卷。
2024年,在总结质谱仪产业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四川红华结合实际制定发布《四川红华布局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工作方案》,以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立足自身氟化工和精密分析仪器技术基础,着力推进主业优势领域和融合发展领域产业加快发展,着力培育具有市场前景的技术产业化,积极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和布局调整,打造技术先进、能力强健、布局合理、灵活反应、开放融合的多元化现代产业体系。在氟化工产业发展过程中,四川红华与上级部委和主管单位协同,取得了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及方向指导;与地方政府协同,签订合作意向协议,在入园手续办理、基础设施配套、申请产业扶持、支持产业集群发展等方面获得地方政府极大支持;与四川省融办协同,全力支持推动电子级高纯三氟化氯制备工艺研究,获得项目补助资金近300万元。通过协同攻坚破难题,目前四川红华已经具备电子级高纯三氟化氯规模化生产制备能力,试验产品顺利通过客户检验验证,各项指标均满足芯片制造行业需要,为我国14nm制程以下芯片的清洗、蚀刻提供关键材料支撑,进一步扭转我国芯片行业关键材料进口依赖度居高不下的困境;预计2025年将突破国外高端技术封锁和技术垄断,实现关键产品替代和保底供应,解决关键领域关键材料“卡脖子”问题,到2030年将实现氟化工、精密分析仪器产业链安全可靠供应,产品经济性进一步提高,产业化公司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打造形成2家“专精特新”企业。
当前,核工业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四川红华也迎来了“主业发展、能源发展、新产业发展”三大时代机遇。我们将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肩负双重使命,充分发挥四大特色优势,立足整体、观照全局,大力协同,团结奋进,将四川红华建设成为“产品卓越、品牌卓著、创新领先、治理现代”的世界一流企业,为助推中国原子能“四位一体”协同发展、为实现中核集团“三位一体”奋斗目标贡献红华智慧和力量,在推进强国建设的征途上书写新的光辉篇章!
(作者:四川红华党委书记、董事长 龙同光)
Tel:+86-25-84152563
Fax:+86-25-52146294
Email:export@hbtianrui.com
Address:Head Office: No.8 Chuangye Avenue,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Tianmen City, Hubei Province, China (Zip Code: 431700) Nanjing Office: Building 23, Baijiahu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ial Park, No.2 Qingshuiting West Road, Jiangning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Nanjing City, Jiangsu Province,China (Zip Code:211106)